【新浪財經、《首席財務官》】 正興集團踏準步點車輪滾滾
發布時間:2021-05-18 10:34
踏準步點,車輪滾滾
長遠規劃的能力一直是本土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中所匱乏的,然而回溯正興集團的發展軌跡,對接全球產業鏈、巨資布局研發以及趕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通道關閉前的驚險上市,一路幸運的綠燈后面無一不是審時度勢、循序漸進的戰略堅持。
文/王騰
“未來10年內,正興集團將成為的車輪生產企業。”正在全力準備年報發布的正興車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興集團”)CFO李軼梵信心滿滿地表示。
“幸運”來自堅持
2011年5月13日,正興集團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首家以IPO方式登陸美國紐交所的民營企業。“我認為正興車輪能夠順利上市和公司本身的基礎分不開。無論是管理能力、生產效率還是市場地位,正興車輪都是同行業的佼佼者。我們在上市過程中的盡職調查、審計等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團隊的執行力很強,組織架構清晰。我之前有過兩次帶領公司上市的經驗,對于上市的過程很了解,對于中介機構也都非常熟悉,省去了很多磨合的時間。”對赴美IPO早已輕車熟路的李軼梵平靜地表示。
正興集團在籌備上市的六個多月過程中,幸運無比卻也波折重重。啟動初期的時候,整個美國資本市場一片興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中國宏觀經濟增速驟然放緩,市場開始走下坡路了。李軼梵說,“就在我們路演的時候,中國概念股的丑聞被曝光,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即將踏入結婚禮堂的新娘突然被新郎嫌丑的那種心情,但萬幸的是我們當初上市的決策非常果斷,如果暫緩上市進程,那么窗口將馬上關閉,短期之內恐怕再難有合適的時機了。”
盡管如此,由于市場環境的惡化,正興集團原計劃發行129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其中新發行1161萬股,原持股股東獻售129萬股),發行價格區間為每股9.5美元至11.5美元,融資規模約為1.3545億美元。但是最后關頭,正興集團的IPO團隊果斷地將IPO的發行價下調至每股6美元,從而確保了發行的最終成功。正興集團本次IPO總共募資約7700萬美元,比原計劃募資額減少近43%。
但更為重要的是,正興集團作為美國上市公司贏得了對接全球產業鏈的國際舞臺。
事實上,正興集團的發展史一直與某種“幸運”相伴。從2003年開始,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加大投入,帶來了商用車市場的巨大增長,正興集團在此期間蓬勃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時至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整個中國制造業都出現了下滑,汽車行業更是重災區,當時很多車輪廠都被迫停產或者倒閉,但是正興集團管理層決定不裁掉一個工人,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內部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上,積蓄力量等待行業轉暖。數月之后的“4萬億產業振興計劃”拋出,商用車行業受益,可大批同行在金融危機時裁人以及關閉工廠,根本就沒有力量接單生產,正興集團卻以完整的高效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異軍突起,從而奠定了行業絕對“老大”的地位,加上2011年的美國上市成功,正興集團更成功開拓了國際市場,行業龍頭企業地位不可動搖。
李軼梵認為這些“幸運”背后的東西更值得琢磨,“很多人說正興集團如此幸運,好像一切都是安排、計劃好的,順利成為‘江湖大哥’。但在我看來這種‘幸運’來源于一種堅持。正興集團董事長賴建輝對市場有著感性的敏銳度,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能如此準確判斷金融風暴的到來以及國家整體經濟振興策略的出臺。其實是整個企業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決定了我們能處變不驚最終迎來曙光,我們始終堅信,無論外界風云如何變化,扎扎實實做好企業比什么都重要。”
創新對沖成本
成立于2003年6月的正興集團僅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登上了國內車輪行業的頭把交椅,的確堪稱一個奇跡,目前其車輪年生產能力1500萬套,企業綜合實力居中國車輪行業之首。正興集團在福建漳州(總部)、河北廊坊、四川成都、安徽合肥、遼寧本溪等地布局了五家生產基地,產品以各類車型的鋼制車輪為主,品種達230多個系列,市場營銷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銷售網點5200余個,并遠銷日本、韓國、印度及東南亞、歐洲、非洲、中美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內外80多家大中型汽車廠配套。
當然作為國內傳統制造業的典型代表,正興集團近年來也面臨由于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挑戰所帶來的原有競爭優勢空間的壓縮。
面對這個困難,李軼梵認為可以用更積極的態度來化解,“在我們的產品成本組成結構中,人工成本比例不高,工業化的生產環境使得我們可以采用提高單位生產率來中和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而我們的產品成本中原材料比例占比很高,達到75%以上,所以對于我們來說,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推出新產品。這些升級換代產品無論是售價還是利潤都比較高,使得我們在成本上升的形勢下依然維持了較高利潤率,創新是對沖成本上升的最好手段。”
目前正興集團有5100多名員工,其中研發技術人員有300多名,占比超過6%,擁有102項專利,而國內車輪行業排行第二的公司僅有10項專利,正興集團的102項專利分別為:外觀設計20項,實用新型78項,發明專利4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產品的毛利率能夠高于同行業10個百分點的重要原因,我們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2.5%以上,遠遠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我們的產品路線主要是創新優質取勝,而不是低價取勝。”李軼梵一語道破天機。
財報顯示,正興集團2012年前九個月營收為29.379億元,同比小幅下滑4.21%,更值得一看的是其毛利潤率為25.8%,而上年同期為26.5%,同比下滑不足1%。這樣的財報數字也突出顯示了正興集團的業績管理能力堪稱一流。
精益拾級而上
與很多CFO不同的是,財務管理經驗豐富的李軼梵并不諱言正興集團的管理能力還遠未達到精益管理。
在李軼梵看來,企業的管理一定要和企業的實際發展階段相適應,“精益管理和企業的發展階段是密切相關的,現在中國的制造型企業還普遍處在規?;痛址判碗A段,正在向著精益化轉型,但目前還不能說達到精益管理水平。正興集團也不例外,我們受大環境和上下游企業的整體發展形勢所限,基本處在精益管理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完成了企業的規范化管理。理論上我們需要精益管理,但在現階段來說,我們尚未達到通過精益管理來‘摳’效率的階段,而且現實往往要求我們為了迅速擴張的規模不得不犧牲掉一部分‘精細化’的。”
即便離達到國際一流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商有距離,但對于財務管控中的風險管控等核心環節,李軼梵卻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高速發展往往帶來比較大的管理風險,因此從財務角度來看風險管理,我主抓好企業的預算和內控。比如去年花了大量的精力來滿足“薩班斯法”合規要求,也是希望從內控上做得精細一些,公司的發展一定會是逐步走向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我加入正興集團兩年多了,從現階段來看我的工作重點更多是公司治理的提升,風險的管控以及和資本市場保持良好的溝通。”
在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信心普遍喪失的大環境下,李軼梵同樣相信提早布局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將再次為正興集團的發展埋下“幸運”的伏筆。“如今的CFO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公司財務者的角色,而更多地參與到公司戰略的制定和執行,通過財務手段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好的配置,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扮演從決策到執行之間協調、溝通以及風險控制的角色,在多種不確定因素左右的情況下,追求組織利益大化,這對CFO的經驗和信服力都是一種挑戰?,F在的CFO不僅僅是一個財務專家,更是一個溝通高手,同時還要求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趨勢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能夠把公司的愿景通過財務戰略和執行路線圖完整無誤地傳遞給投資者,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同時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持續完善、業績的持續提升,也要求CFO必須把控好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
李軼梵現在有一大半的精力用在公司戰略的制定、執行以及投資者的溝通上:“我以前長期跟資本市場打交道,比較能夠把握投資者心態,我看問題很少就事論事,而是結合事件的宏觀背景、趨勢等進行思考。其實大多數投資者都懂得經濟發展是有周期性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有順境逆境,企業經營同樣有高潮低谷,他們既然選擇投資而不是投機,就意味著他們有一定的風險判斷能力。所以在跟投資者溝通的時候我更多的會談真實的企業情況和可預見的未來發展,投資者對企業的情況越了解就越能夠有穩定的心態。很多國外投資者怕和中國企業打交道,主要是因為‘不知道你要做什么,或者不知道你為什么這么做’,看得見的風險不可怕,不可預見的風險才可怕。”
盡管有些人覺得傳統制造業沒有太大的想象空間,但是正興集團卻有著令同行羨慕的全球一流長線投資者,而上市認購的前10名投資者,現在九家都已經增持正興集團的股份,顯然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轉暖跡象。
上一篇:沒有了